『董山』是在泰緬邊境湄公河畔的一座山,山上到處飄揚著象徵興盛繁榮,勝利成功的彩旗。泰語中『Doi』為山,『Tung』是旗,董山在山頂建立佛塔之前,阿儲拉王製作了一個旗 (長度2千米) 插在山頂,讓旗自然飛落,落在何方,即選擇於該處建塔,因此這座山命名為董山(旗山)。
在泰北這種『Tung』很盛行,董山風景區常會插著代挑繁榮昌盛的彩旗,皇太后行宮屋脊的兩根翹起來的木板,這是泰北房屋建築的特色(泰國中部房屋只有一根翹起來屋脊)。清邁的星巴克城市杯,也將此兩根翹起來的屋脊與大象,並列為清邁的標記。而皇太后行宮這兩根翹起來的屋脊,塗上金色是不是也代表被加持過呢?
除了董山地區,在清萊旅遊幾乎都是隨處可見TUNG,辛哈農場的祈福彩旗或是明萊王的金燦燦金牌都是TUNG的分身!
董山 (Doi Tung) 位於著名的金三角地區,五、六十年代曾是泰、緬、寮交界處鴉片種植的主要產地和貿易集散地。由於山上的撣族、阿卡族等少數民族部落大規模毀壞林木,不斷增加罌粟種植面積,到六十年代,昔日鬱鬱蔥蔥的董山 (Doi Tung) 已經面目全非,幾乎化為荒坡。
董山 (Doi Tung) 發展計劃於 1988 年,由泰皇太后批准並親自策劃組織,主要目的是在過去常年種植鴉片的董山 (Doi Tung) 山區植樹造林,並協助當地居民改變以往依賴鴉片種植的生活方式。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和信心,皇太后甚至將其行宮修築了董山 (Doi Tung) 山上,指引著董山 (Doi Tung) 人民大步邁向新的生活。
董山風景區2016年,每個景點的門票是90泰銖,但可買通用票(含皇太后紀念館、花園、行宮及植物園)220泰銖,但年紀超過60者,可以半價優惠。
皇太后花園 Mae Fah Luang Gardens,確實佈滿了當季的花草,但明顯的可以感覺,這是靠著便宜的人工,不時的更換一些便宜花草的人造花園。
下左圖:像以前玩的疊羅漢遊戲,稱為永續之柱。希望泰北能從此繁榮昌盛下去。
下右圖:像台灣鄉間的奉茶,這在緬甸蠻普及,但在泰國就較少見了!
皇太后珊婉出生於平民家庭, 17歲時赴美國修讀護士科。這段留學經驗認識了瑪希隆王子。 並於1920 年嫁給了瑪希隆王子。西元 1929 年,瑪希隆王子因病辭世,留下珊婉和三個年幼的孩子。當時珊婉僅 29 歲,卻要兼負三個孩子的父親、母親的任務。
西元 1935 年,泰皇拉瑪七世宣佈退位,珊婉的長子、九歲的阿南塔即位,阿南塔成為拉瑪八世,珊婉則成為皇太后。 1946 年八世皇遭槍擊駕崩,皇太后的小兒子蒲美蓬‧阿杜德繼承王位,是為拉瑪九世。蒲美蓬‧國王即位時年僅十九歲,到今年已登基六十餘年,成為當今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。
1988年 Doi Tung Royal Villa 建成, 成為皇太后在夏天時的居所, 直至1995年皇太后辭世, 行宮為兩層樓木造建築, 周圍花團錦簇, 目前用於展示皇太后的生平及貢獻, 行宮內部禁止拍照, 2012年行宮啟用語音導覽系統, 其中包括中文語音導覽, 讓遊客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皇太后的生平事蹟, Doi Tung Royal Villa 能夠讓遊客更多地了解泰國皇室, 以及皇太后對泰國人民的貢獻。
套票的另一個景點皇太后植物園 (Mae Fah Luang Arboretum),它距離有些遠,但與董山佛塔位置相近。原想參觀完植物園北上續走1149號公路前往美塞,但聽說該路已封閉。所以在參觀完植物園後還得原路折回,使這趟參觀董山風景區就耗去了4 小時。感覺好像有些不值得!
皇太后植物園對遊客而言,可能不如花園來得精彩,但我個人卻是較喜歡植物園,有較茂密的樹林,樹下有雜生著原生的杜鵑花(歐洲的杜鵑花都是由雲貴高原一代的橫斷山脈移植過去的)。雖也有人工種植的花草,但整體看起來較為自然。
Google map 上董山佛塔(Wat Pra Thart Doi Tung)的位置有錯,正確的應是其標記為Car Park的地方。佛塔共有兩座,其中一座佛塔供奉佛陀鎖骨,另一座則供奉佛骨碎身舍利。除此之外,這裏的佛塔還是豬年生肖朝聖地,但寺外幾乎都是大象的塑像,有人說泰人不想惹怒穆斯林,而以大象取代豬的作法吧!
每年都有許多信徒虔心拜佛,特別每逢農曆3月15日,來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們,紛紛遠道而來祈福。
本以為董山佛塔是一個很莊嚴的地方,但實際到訪時真覺得怪怪的,可能是用色太過豔麗了吧!看過寺旁的塑像塗指甲油還有假睫毛?正殿內也擺了好幾對的象牙,屋簷的裝飾居然類似入口的門拱,有Makala 在吃著 Naga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