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伏爾塔瓦河算是捷克的母親河,由南到北流經觀光客常去的庫倫洛夫、布拉格後,轉入德國境內(改稱易北河),再經漢堡流入北海。
伏爾塔瓦河給人的感覺則是柔情萬種,婀娜多姿。一路曲折迂迴的吸引人們建城落戶(下圖是網路抓的空拍伏爾塔瓦河的相片)。不知道是否是母親河溫柔的個性影響,捷克民族似乎理智有餘而烈性不足。

1968年捷克掀起“布拉格之春”的改革運動,蘇聯突襲捷克,不到一周的時間,捷克40萬大軍,全部被繳械。整個行動,只有不到80人傷亡。很多人不解的是,當年同時起義的布達佩斯,憑著老舊的步槍尚且打出一些動靜。捷克這幾十萬大軍,怎麼就這樣悄然無聲地繳械了呢?
據說當年蘇聯坦克威逼時,守城的士兵同意投降,但提出一個條件:電臺正在播放“伏爾塔瓦河”,請蘇軍等曲子播完再接管。蠻橫的蘇軍拒絕了這一請求。沒想到,原本溫順的士兵,二話沒說就向蘇軍開火,最後堅持到曲子播放完畢再投降。由這段軼事或許可見捷克人的『剛烈』!

5d6b7badga79624366aa2&6905d6b7badga795df0f0557&690

庫倫洛夫Český Krumlov

自從登上《時代雜誌》全球新旅遊景點後,幾乎成台灣人來捷克旅遊布拉格後的首選。
Český 語意是『波希米亞、捷克』,Krumlov 則為「彎曲的河邊草地」,非常簡潔且逼真地描述了這個小鎮的環境特色(如下左圖,網路抓來的相片),僅靠一個窄窄的通道來對外聯繫。
來到這個小鎮,遊覽車只能在鎮外,沿著石塊鋪成的中世紀馬路,大家需罄罄鏘鏘的拉著行李進城。還好小鎮不大,不然還沒欣賞到美景就先累斃了!

1440952012-3734331710_nA_DSCN3113

2016-01-30_庫倫洛夫
來到這個小鎮,遊覽車只能在鎮外,沿著石塊鋪成的中世紀馬路,由上圖的B點,大家需罄罄鏘鏘的拉著行李走到舊城廣場旁的旅社。還好小鎮不大,不然還沒欣賞到美景就先累斃了!

東正教的色彩
沿著藍色路線跨過橋就是地勢較高的城堡區。這座橋右手邊是布拉格五星聖人的塑像,再過去就是洋蔥式屋頂的建築(下右圖),這座橋左手邊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塑像,十字架的上端有小橫杠寫著IBRI(意思是此人自稱是猶太人的王)。這些都是東正教的特色。
橋下沿著上下游都有不少的傍溪而建的餐廳,溪中則有不少遊客在泛舟。
過了橋沿路也有不少有特色的美食,可讓大家選擇。

A_DSCN3195A_DSCN3090

在橋的正前方就是庫倫洛夫最著名地標「城堡高塔(Castle Tower)」,高五十四米半。它建於十三世紀前,六層塔身底下兩層是哥德式的設計,第三層起改為文藝復興風格建造。
十五世紀開始成形,十六世紀塔身裝飾用的壁畫採幻影彩繪技法,利用光、色營造錯覺,達到立體的視覺效果,紅綠配色非常顯眼。走在古鎮上,不論哪個角落,一抬頭都能看見它,也成了照片中的主角。塔上也是眺望小鎮全景的最佳位置之一。

A_DSCN3087A_DSCN3094

沿著前面地圖的粉紅色路線,建入城堡。牆壁上都是以濕壁畫方式畫出的大塊的立體石磚。時間充裕的人可以考慮買票登上Castle Tower,也可購票參觀城堡的室內建築、黃金馬車與城堡花園。我們因時間有限就直接穿越國城堡,前往地圖粉紅色路線末端的拍照點,可處可去拍全鎮的大景。
A_DSCN3119A_DSCN3109

紅色的屋頂
來過捷克的遊客無不對那紅的像跳舞般之屋頂印象深刻。為什麼捷克的屋頂幾乎都是紅色?有人說,燒出來的磚瓦本來就是紅色的。這就有些自以為是了。透過google map 看一下法國巴黎的衛星空照圖,這種說法就馬上不攻自破(幾乎都是青黑色),我個人是傾向認為紅屋頂為大多數的捷克人所喜愛,政府也順勢要求統一來達成市容的美觀!

中國屋瓦的顏色因五行之說,就有五種顏色的屋瓦。西洋人好像就沒這種區分:
黑色:五行中屬水,木建築怕火所以在其屋頂屋瓦使用屬水性顏色屋瓦。
紅色:五行中屬火,有「旺勢」的意涵。台灣早期三合院建築多半用紅瓦。
青色(青藍色或綠色):五行中屬木。通常是見於寺廟中,有穩重基石的象徵。
黃色:五行中屬土,是穩定的意涵。通常是宮殿皇帝所居之處都以黃瓦覆蓋。
灰(白)色:五行中屬金。五行生剋中金剋木。可以說是期待財富的象徵。更是一種平民化的建材,是樸素簡潔的象徵。

波希米亞風
庫倫洛夫全名Český Krumlov的第一個英文字是『波希米亞』的意思。波希米亞位於捷克共和國的中西部,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,也是吉普賽人的聚集地之一。

吉普賽人四處流浪的習性,讓人不知道他們是哪裡人。英語系人士一般稱呼吉普賽人為Gypsy,中文“吉普賽”即是該名稱的音譯。Gypsy的字源為“埃及”(Egypt),這是因為英語系人士最初於15世紀接觸到吉普賽人時,誤以為他們來自埃及。而法國人則因聽到吉普賽女郎提及她們來自波希米亞,而將波希米亞人與及吉普賽人劃上等號。

吉普賽人在流浪中善於收集當地特色的做法:亮片、彩石的首飾大概來源於印度;小花邊、多褶大擺裙是斯拉夫和俄羅斯民族的特色;而流蘇和墜飾則可能出自中東的伊朗和北非的摩洛哥。這種豐富多彩的風格讓傳統的歐洲人眼睛為之一亮。於是這種風格的服飾與吉普賽人那種浪跡天涯的生活哲學,就被統稱為『波希米亞風』。
A_DSCN3198

庫倫洛夫整個鎮在1992就被登錄到世界文化遺產中。在陽光的照射下,藍天、綠地與紅屋頂自然的構成一幅絕美的風景畫。鎮子小的讓妳可以完全可以徒步穿梭在巷弄間,尋覓一些小店創意的裝飾與異國的情趣!
停留時間不多的人可以參考先前的遊覽地圖。若時間較寬裕,文章尾端的地圖可以提供更詳盡的資料!

2016-01-31_庫倫洛夫

來這裡的旅客常說:「來到這裡是為了想你,沒想到來了這裡卻更想你...」

center-krumlov1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ny 的頭像
    Tony

    過客

   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