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曾經被天下雜誌票選為絕美,全球25大旅遊地標之一。是以阿聯酋已故國王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 Nahyan的名字而命名,他的陵墓,也位在寺內一隅。由於寺名太長,所以都會簡稱為:謝赫扎伊德大清真寺(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或是阿布達比大清真寺。

A_DSCN0183

由杜拜前來阿布達比曾考慮搭巴士,但顧慮耗費太多轉車與等車的時間,而決定邀朋友以共乘的方式搭計程車前來。車程約80分鐘,車資約250AED。
清真寺旁的停車場有計程車的招呼站,要搭計程車離開也是相當的方便。

白色清真寺在陰天的表現不討喜,加上冬天光線的角度不優,所以原本計畫白天先參觀一次後,前往阿酋皇宮酒店喝下午茶,傍晚再來拍一次夜景。結果2015.11.30 剛好是阿聯酋的戰爭英雄紀念日,清真寺要到下午四點才開放遊客參觀。還好我們是搭計程車,隨即可調整旅遊計畫。

此座清真寺落成於2007年,會受到矚目的原因之一,就是耗資了五十五億美元。一共使用了46噸以上的黃金,打造出一座全世界造價最昂貴的清真寺。

由於清真寺的規格需低於麥加清真寺。所以當時阿布達比就決定:既然不能蓋世界『最大的』清真寺,那麼就蓋一個世界『最貴』的清真寺。於是~這座極到奢華、富麗堂皇的清真寺就在阿布達比,與世人見面

它的外觀全部使用大理石建築而成,純粹是因為已故國王喜歡白色,他認為白色代表純潔與虔誠( purity & piety)。純白色的建築非常美,這種白就像中東男人身上的白袍一樣白帥帥,沒有半點米黃(相片來自網路),相片左方算是後門,遊客是由右方經管制通道後由前門進入。。

2015-12-04_234809

在阿酋皇宮酒店喝了下午茶,離開時又碰到慶祝戰爭英雄紀念日的飛機彩煙表演,沿途司機又熱心的介紹阿布達比的特色建築,等真正抵達清真寺已接近傍晚時分。

進入清真寺除了服裝有特殊規定外,長條物(如自拍棒、腳架)會被禁止攜入,相機、閃燈則是OK的。東西的寄存是免費的,但只是簡單的登記一下,沒有給予任何收據的。這或許是治安良好的原因吧!
A_DSCN0173

這座清真寺有一個建築的特色就是夜間的照明系統。
夜間的大清真寺有22座光塔,在夜間會投射灰藍色的燈光。而此燈光會隨著月亮的圓缺,而有不同的強度(月圓時最亮)。
可能是想讓全寺82個圓頂(dome)都長的像月亮吧!
這些圓頂外表包覆著白色大理石,頂端的新月標誌是以gold-glass 併貼裝飾。

A_DSCN0186

這裡不只服裝規定相當嚴格,拍照時也不得擺出怪異的姿勢。
當時朋友好意幫我與老婆拍照,我與老婆只是肩並著肩站著,沒有摟肩喔。結果警衛立馬出現制止,原以為朋友用了閃燈被干涉,結果經溝通後,才知道是我和老婆站太近了。
相片也在警衛的要求下被刪除了!

A_DSCN0187

這座清真寺結合了Mamluk(埃及奴隸軍團)、 鄂圖曼、Fatimid(穆罕默德之女)的風格。並將它當成一件藝術品來建,地板的大理石也都裝飾著花卉的紋路。

A_DSCN0201

洗腳亭位在地下層的廁所旁,伊斯蘭信徒會在此洗了腳後,穿上原先的鞋襪。走到主殿堂前,再脫下鞋襪進入祈禱主殿。
而非回教徒則常漠視此項禮儀,進而造成殿堂內充斥著腳臭味。

A_DSCN0313

進入主殿堂需脫鞋!
這是主殿入口處的門廳,此廳的右方是旅客歸還導覽耳機的地方。
廳內的內裝十分豪華,窗框的裝飾採用許多阿拉伯幾何紋路,而牆壁則佐以花草類的蔓藤。地板的拼花也做的相當精細。清新高雅的感覺與傳統的清真寺有很大的差異。
世界上最奢華最美麗清真寺之美譽確實當之無愧!

A_DSCN0257

主祈禱殿地毯的圖案是伊斯蘭大獎章。這張地毯用了8個月來設計圖案,編織時用了1200人,花了一年的時間,最後再經過4個月的合併、裁邊與運送而成。
材質是70%羊毛+30%棉花。

A_DSCN0251

不同於基督教的禮拜堂充滿著賺、聖母與使徒的塑像,回教徒相信阿拉無形無象,在宇宙空間中無所不在。所以在清真寺中,看不到任何雕像,反倒常以幾何條紋無窮無盡的演化,來代表阿拉的存在。

A_DSCN0230


清真寺裝了7座水晶吊燈(德國製),主祈禱廳放了3座(1大2中,重12噸&8噸),其他較小型(重2噸)的則放在其他門廳。
主燈的垂飾則是採用紅、綠、白的小珠珠,看起來有些俗氣,但這三種顏色卻是通稱的阿拉伯色,分別代表血脈、草原與希望。

A_DSCN0235

這是較小型的吊燈(重2噸)所裝飾的圓頂,圓頂周邊則寫上金色的可蘭經 (Quran) 經文。

A_DSCN0219

中間下方的金色神龕,即是信徒朝拜的方向,也是朝向麥加的方向。
神龕右方的講壇(pulpit)則是明師前來開釋經文、講道之用。

A_DSCN0225

牆壁上這些紋飾是以不同語言所寫的『阿拉』

1425723400-2570664249_n

同行四個女團友都因服裝不符規定,而被迫穿上黑袍。老婆則是幸運逃過一劫。

相片中由左至右是:
廖秀瑩、盧翠菊 Laura、邱绣惠、劉宛菱Eve, 謝玲安Ann

A_DSCN0267

在外觀上清真寺都有建有宣禮塔,來提醒信徒祈禱的時間快到了(提前15分鐘通知)。
有人說最早期是點火通知,後來卻演變成以聲音來召喚。
依據伊斯蘭的教義中,所有的清真寺的位階都不能高於麥加大清真寺。而位階的高低是以召喚柱(宣禮塔)的個數來決定。
過往土耳其人在伊士坦堡蓋了藍色清真寺,搭配了6根召喚柱而被非議。事後鄂圖曼帝國趕忙替麥加增建了第七根的召喚柱才算平息了非議。
阿布達比的這座清真寺雖是精美萬分,但只蓋了4根召喚柱。

A_DSCN0277

在可蘭經中,天堂是個美麗的花園,所以清真寺常以蔓藤花與綠葉來裝飾其牆壁與地板。
棕櫚樹少數能在沙漠世界存活的植物。夏天採收的椰棗則是補充營養的聖品。穆乃墨德除了常在棕櫚數下講道外,也告訴子民要珍惜棕櫚樹。
所以這座清真寺的柱頭都設計製成棕櫚樹的樣式。

A_DSCN0285

清真寺廣場兩側的柱廊。
印象中柱廊好像
沒有開放讓一般旅客通行,當時就這對男女慢慢走來,剛好點活了這個場景。

A_DSCN0290

清真寺大門前的噴泉,據說是後期增建的。
老酋長的陵寢則建清真寺的
北側(相片的右側),那部分是嚴禁拍照的。

A_DSCN0303

延伸閱讀

阿聯酋的鮮事
杜拜的歐洲風情 (Dubai Marina)
杜拜的夢想
杜拜 fun malls
阿布達比 金碧輝煌的八星酒店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阿布達比 旅遊攝影 清真寺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ny 的頭像
    Tony

    過客

   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